国际商报记者 李波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生物医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打造三大产业聚集区。近日,国际商报记者就聚集区建设相关情况采访了合肥包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肖利。
作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合肥市智能网联产业发展先行区,包河经开区相关领域发展成效斐然。据肖利介绍,包河经开区依托安凯客车、巨一科技、江淮重工等龙头企业,联合合工大智能研究院、奇瑞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围绕核心零部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领域进行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取得积极成效。
“譬如,巨一科技和多家车企深度合作,新能源业务占比超过85%,国轩高科10亿元新能源验证及储能研发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肖利表示,包河经开区已建设运营园区无人公交接驳线、合肥港智能网联等7个项目;下一步,将全力保障合肥市创建“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完善大数据中心平台功能,着力打造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监管平台样板。
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包河经开区依托园区极具优势的检验检测产业生态,进一步拓展内涵外延,着力发展检验检测、建筑设计、创新研发等专业服务领域。
“包河经开区汇聚大量省级检验检测机构,如特检院、计量院、质检院、药物检测院等,带动了华辰检测、国科检测等民营检验检测业态持续集聚。”肖利表示,国检中心(一期)已吸引利氪科技、安可捷、览翌航空等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达40亿元。
同时,包河经开区正同步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业态,围绕创新服务功能和商业休闲、品质居住等城市服务功能,塑造产城融合的创新服务城区。随着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揭牌,包河经开区还将发展虚拟现实制作、直播和数字音乐三个新型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在生物医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包河经开区正加快布局。据肖利介绍,生物医药方面,华人健康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拥有国胜大药房销售渠道,华人健康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及智能仓储中心已开工建设;华益药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创新药和原研药研发,产品已出口欧盟市场。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包河经开区一方面瞄准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搭建中关村协创园、互联网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吸引企业入驻,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另一方面引进神州数码、联通智算中心等项目,为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强有力的算力支撑。
此外,包河经开区还瞄准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谋篇布局,投资10亿元启动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打造集高端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整机组装为核心,执行系统、感知系统、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为支撑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我们将机器人产业园放在园区的核心位置,有望成为园区新的强有力增长极。”肖利表示,今年,包河经开区将通过独立建设和合资建设等方式,新开工60万平方米产业园,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充足空间和卓越载体。
同时,包河经开区还进一步完善要素保障。譬如大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吸引北京理工大学合肥无人智能装备研究院落地,带来飞行汽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进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合肥)创新研究院建设,进一步激活园区产业创新活力;定期开展基金融资路演,今年上半年已组织28次融资对接会,帮助6家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继续强化人才要素保障,今年以来已集中引进22名专门从事产业招商和企业服务的专业型人才。
“探索开展自主人才认定工作,将人才认定名额下放到企业,由企业根据员工贡献度自行认定,支持企业更加灵活地吸引科研、生产、营销等各领域杰出人才。”肖利介绍,今年园区已为十余家企业“面对面”送政策,协助企业完成了人才推荐与申报工作,成功认定省级重点人才2人。
“我们将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打造三大产业聚集区,不断完善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奋力建设新质生产力示范园区。”肖利表示。
金领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